自2009年科技部等八部門聯合啟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以來,廣西積極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工作,及時制訂并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特派員工作的通知》、《關于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指導意見》、《廣西科技特派員管理暫行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績效考評辦法》等文件,組織自治區有關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和各市、縣(市、區)有關單位的科技人員、科技致富能手、鄉土人才等深入農村和涉農企業,通過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培訓指導和創辦領辦協辦科技企業、經濟合作組織、專業技術協會以及技術入股、技術承包、技術合作、聘任技術崗位等形式開展各類科技服務和創新創業,努力為“三農”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科技服務。
截至2015年底,廣西共有各級選派認定的科技特派員3210名,其中有自治區選派認定的貧困縣、貧困村科技特派員2338名,各市、縣區選派的科技特派員872名。科技特派員服務覆蓋78%的縣(市、區),其中無償服務、有償服務、創業型科技特派員人數分別占92.06%、3.02%、4.92%。據統計,2015年全區各級科技特派員累計實施科技開發項目390項,開展技術培訓35.98萬人次,服務帶動農戶21.22萬戶,引進、示范應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優新品種426項(個)。
在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工作中,廣西主要突出“六個強化”,努力做好農村科技特員的選派(認定)、管理、考評激勵、引導支持等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社會化長效科技服務機制,使開展農村科技創業工作成為廣大科技人員的自愿行為,成為他們轉化推廣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徑,成為科技服務“三農”的創新模式。
一是強化統籌安排,突出服務重點。以面向和服務各市縣的主要產業、主要領域、主要企業、主要基地園區等為重點,以解決科技問題和破解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為核心,選派合適的科技人員提供針對性的科技服務。服務對象主要包括各市縣內的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重點企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墾農場、華僑農場、林場等單位和承擔科技計劃項目的單位以及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或者具體村屯、科技示范基地等。
二是強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科學有效的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模式。在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的過程中,各地緊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以滿足農民需求和發揮科技特派員特長為出發點,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模式。如科技特派員創辦科技示范基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輻射帶動農民增收的個體經營模式;科技特派員采用投資入股,建立利益共同體的模式;科技特派員租用農民承包地或公司土地,再包給農民,變農民為農業工人的規模化發展模式;科技特派員以技術入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技術服務模式;科技特派員合伙組建公司、中心,以企業運作方式服務農民的發展模式;科技特派員聯合黨支部服務農民的模式等等。
三是強化按需選派,引導科技特派員開展長效服務。指導科技人員結合服務單位現實科技需求、派出單位科研成果轉化需要以及相關科技項目實施,按照“六個一”要求(即選好一名優秀科技人員、確定一個服務產業、選準一個服務對象、建立一種服務模式、搭建一座溝通與合作的橋梁、提供一項以上技術等服務),抓好對接和選派,提高科技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科技特派員選派、認定過程中,堅持自愿和“自行配對”原則,根據服務對象需要選擇合適的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員與服務對象自行商定服務內容、服務報酬、服務方式等,確保科技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和長效性。建立科技特派員選聘制度,根據選派服務對象不同,分別選派認定為農村科技特員、貧困縣科技特派員、貧困村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特派員,并頒發聘書,組織簽訂選派三方協議書,落實各自責任,明確服務任務,努力打造“四服務”型(想服務、會服務、能服務、真服務)科技特派員隊伍。
四是強化項目引導扶持,建立激勵機制。廣西設立農村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試點示范專項、廣西科技特派員服務貧困縣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課題篩選立項以考查科技特派員在申報課題之前的工作成效為主,支持一批此前開展農村科技服務成效較好的農村科技特派員,繼續根據服務對象需要,開展有效科技服務,指導建立一定規模的科技示范基地,構建利益共同體,聯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或科技攻關、新產品開發,探索建立長效的科技服務機制。在科技項目申報和立項方面優先支持科技特派員,對前幾年服務成效顯著的優秀科技特派員給予經費后補助支持。2012年以來,廣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萬元科技經費支持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服務和實施科技項目,其中2015年安排1500萬元。
五是強化績效考評,表彰先進,宣傳典型。專門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績效考評辦法》,從“工作落實與計劃安排情況”,“約定或計劃的年度科技服務、創新創業工作任務、目標完成情況”,“利益共同體或長效性、市場化服務機制建立及運行情況”,“科技服務、創新創業效果效益情況”等四大方面,每年對農村科技特派員進行工作績效考評,并根據績效考評結果評選表彰一批優秀科技特派員,對考評結果為優秀檔次的科技特派員給予一定的獎勵性補助經費支持;對于沒有開展科技服務或服務成效不佳的科技特派員,一律不給予支持,或者取消科技特派員資格。
六是強化管理平臺建設,推進信息化管理。建立科技服務情況登記制度,定期登記貧困縣科技特派員提供科技服務的次數、天數以及服務單位對服務的評價等情況,定期統計科技服務績效情況(登記的服務記錄情況作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據)。建立科技特派員信息管理平臺和服務QQ群,及時發布有關政策、信息和工作要求,經常與科技特派員聯系溝通,及時解答科技特派員在科技服務中遇到的問題。目前正在研究建設科技咨詢服務管理平臺(含手機APP),屆時科技特派員將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及時上傳服務記錄、圖片等,便于隨時統計。
|